今日要闻!江苏徐州:壮大“专精特新”方阵,数字赋能将“新变量”产出经济发展“新增量”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时间:2023-03-26 12:12:34

本报记者 王正喜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企业,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江苏徐州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营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良好生态,着力打造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资料图】

2022年,徐州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家,6家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百强……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成为徐州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为中国制造注入了徐州力量。2022年,徐州市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2家,累计实现12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累计实现17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家,累计实现181家。

3月25日,精创智能制造工厂生产车间里,4条SMT生产线、6条DIP插件线满负荷运转。一台台自动化SMT贴片机发出清脆的嗒嗒声,提示着生产正在火热进行。

“嘀嘀嘀……”听到异常报警声,精创智能制造工厂质量中心质量经理刘欢一路小跑赶往SMT1线涉事机台,在操作屏幕上动动手指,问题很快解决。“数字大脑的运用,让这里实现了24小时生产。相信年产值任务一定可以完成。”刘欢说。

“公司的发展得益于中央和省市委对民营企业发展高度重视,我们对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充满信心。”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说,在科技创新领域,精创电气紧抓历史机遇,不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期待早日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如何让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徐州确立了一条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让每一家民营企业都朝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去努力,加快培育壮大“专精特新”方阵,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分级培育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

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93纳米光刻胶单体填补了国内产业生产空白,并逐步建立起了自主可控的光刻胶供应链。像这样“低调”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徐州还有很多。近年来,徐州立足本地工业基础,创新工作举措,大力培育优质民营企业,广大民营企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活跃力量”。

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裁关海峰说,公司潜心研制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在2017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类新兽药,是我国动物用重组细胞因子领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公司现拥有江苏省唯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农牧业抗生素替代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公司的兽药抗生素替代技术系列产品,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期待在国家新一轮政策支持下,早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徐州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等5个牵头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编制了10个集群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了产业联盟,绘制了一批产业链条图、招商热力图以及重点企业表、创新平台表等清单图表,制定了工程机械和绿色低碳能源支持政策,建立了“343”集群的企业库、项目库等动态监测体系。

“一件事一次办”,徐州一方面通过“放管服”改革、银企对接等为企业创立、落户提供便利准入环境,一方面通过重点企业培大育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攻坚、小升规、上市企业“鹏程计划”、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等,精准梯次育企强企,助推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

今后一个时期,“343”创新产业集群将是徐州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升“343”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落实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出台实施徐州年度培育方案,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工艺升级,在细分市场形成领先优势,打造更多“单项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制造业在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激发创新动力、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优质企业,依据企业所属产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主营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培育方向等参考指标,论证遴选优质民营企业290家,分级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精心培育。重点解决其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水平偏低、流动资金紧张、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场景创新挖掘增量机遇,同时靠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进行内部挖潜,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企业发展活力,迈入更高台阶。

借力政策 找准发展提升之路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中的中流砥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已成为突破关键技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向。

企运网首席运营官冯显杰日前受邀为全市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专题培训班授课,她把企业划分为四大阶段:小微企业阶段、规上企业阶段、专精特新企业阶段和巨人冠军企业阶段。她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扶持政策,各家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提升之路。

2022年国家工信部出台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明确了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申报要求。2023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也发布了《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省要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中小企业能够充分用好、用足政府政策,相关部门能够“收起架子、放下身段”服务好企业,协助企业获得政策,帮助他们走上专精特新之路,成为行业翘楚,在细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意义深远。

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银杏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一直发挥填空白、补短板的优势,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之路。该公司董事长范文杰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驱动,提升银杏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

徐州中矿汇弘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左辉对记者说:“作为一家专业生产矿山截割滚筒的中小型企业,今年我们决心向1亿元销售收入迈进,从产品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两方面赶上或超过同行业外国公司。”目前,该公司研发的世界首台7.5米超长掘锚机截割滚筒,在内蒙古一带现代化煤矿使用,实现了大断面快速、高效、智能化掘进的目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今年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解决本行业“补短板、填空白”项目,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年初以来,徐州市工信局已经举办多场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专题培训班,帮助企业了解当前专精特新发展形势与政策,明确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思路,掌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路径设计等问题,阐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何加大创新投入、行业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等内容。争取让一批优秀民营企业早提档、早升级,成为徐州实体经济振兴的排头兵。

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徐州实施优质企业增量行动,分层培育“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群体,分类促进企业做精做强做大,加快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将“新变量”产出经济发展“新增量”。

数字赋能 解锁转型“卡脖子”难题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专精特新”企业是聚焦高新技术领域,且具备专业、精细、特色、新颖等发展特征的中小型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从整体来看,徐州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为制造型企业,且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数企业深耕行业十余载。因此,徐州“专精特新”企业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确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后,前沿领先型技术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在诸多领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了“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徐州市为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出台了《徐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下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4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家,提升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实力。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结合徐州“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从内外部视角深入剖析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锁定,探究“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对于提升本地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韧性,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从企业内部看,数字技术能够优化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流程创新。如人工智能与生产流程结合,实现生产自动化、业务流程化和成本节约。大数据、云计算与管理相结合,能够降低企业响应时间、优化决策。企业依托数字平台及时获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技术与竞争环境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市场动态并预测商业环境变化。数字技术能够加速技术开源化和组织去中心化的进程,持续降低研发成本并提升发明创造速度,推动创新成果链条化、领域交叉化,有利于突破技术路径锁定。

从企业外部看,数字技术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依托《行动方案》,徐州市各级政府出台支持与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同时,基于数字技术的普惠金融,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助于精准扶持,避免资源错配。

鉴于“专精特新”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发挥的作用,政府应考虑如何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应如何抓住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

首先,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部署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徐州市“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培育库,根据企业所处行业、产业链位置、创新链环节、技术路径锁定状态,实施分类指导和重点帮扶。同时,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方面的牵头组织作用,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云龙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展合作。应用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加速进口零部件/产品的本土替代。

其次,“专精特新”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创新链环节,优化内部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各环节运营效率,推动整体智能化水平。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职能部门,实现数字化办公,促进内部信息顺畅流转、高度共享,助力企业决策数智化。数字技术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具体业务场景,结合不同的业务场景推进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品形式的数字化技术改造。“专精特新”企业还应充分利用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链接上下游企业,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获取跨界资源,实现融通创新。

徐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通力合作,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深度融合、金融机构全程参与,形成多方联动。高端人才引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多管齐下,激励与扶持同步实施,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小巨人”。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