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信息:2023新疆旅行指南:别来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23-06-25 10:42:14

“清晨一丝微风也没有,天空明净地向前方的地平线倾斜。远远的积雪的沙丘上,牛群缓缓向沙漠腹心移动,红色衣裙的放牛人孤独地走在回村的途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作家李娟笔下的新疆。山川湖海,天地牛羊。

作为一枚深居钢筋水泥办公楼日复一日996的社畜,谁不想去新疆玩啊!

这个端午小长假,新疆旅游不负众望地爆了。

在马蜂窝发布的国内长线旅游景区Top 10排行榜里,新疆凭一己之力,拿下了三席之地:赛里木湖,top1;那拉提草原,top 3;喀纳斯景区,top 7。

据美团和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新疆端午假期三天的旅游预订量,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520%。

进入旺季,已经有航空公司陆续将飞新疆的航班调整为更大的机型,如深圳航空从深圳飞乌鲁木齐的航班,已经由载客165人的737MAX调整为几乎两倍载客人数的空客330,调整后航班上座率仍达90%。

朋友圈里的人,似乎不是在去新疆,就是在去新疆的路上。

为了奔赴2023入夏的新疆,网友们早在三四月就已摩拳擦掌了。人们豪掷工资投资近3000元一张的机票,酒店民宿也早已涨得不像话:

冬天那拉提景区两百多一晚的酒店,如今在2023端午节的携程价是1688元。酒店平台上还能搜到所剩无几的伊犁琼库什台住宿,价格大多都上千一晚——从房间照片看就是招待所标准。

通货膨胀并不能阻挡人们对新疆的热爱。有人提前拟好了朋友圈文案,“风吹又日晒,自由又自在”,“等风来不如去有风的地方”,“不是灵魂丢在了喀纳斯,而是生命本该眷恋自然”……

小红书博主则是提前买好了穿搭的衣物,只为在那拉提草原上留下最美的打卡照。

然而这个夏天,*批从新疆归来的游客带回了他们诚挚的劝慰:

“非要问新疆旅游有什么建议的话,那我的建议是别来。”

01 游客:“天天像军训一样,睡五个多小时跋山涉水”

来新疆不是看山看海,而是看人山人海。

独库公路又堵哭了。这是“中国最美自驾公路”,连接新疆南北的国道217线南段,横穿天山,沿途风景牛羊,号称能“一天感受一年四季”,因此成为新疆游客的旅游必经之路。

而自6月18日通车以来,短短一周,独库公路已开启人人从从众众模式。不一定美到绝望,但一定堵车堵到绝望。

一位网友晒出的导航截屏中,线路已经堵到血红发黑色。10.5公里的路预计要开2小时6分,约等于徒步的速度。

一位同样堵在路上的网友发出了类似感慨,“甚至想扔掉包车的师傅自己走”。

天地空阔的自驾路线如此,禁锢的景区内部更是游客扎堆。网友晒出昭苏夏塔大排长队的视频,暴风雨中,游客排着望不到头的长队,雨衣被风吹得乱颤。

讲礼貌的人类在漫长的等待中越发暴躁,“排队一小时看了三波打架的”,“以为终于排完了,结果还有更长的队”,像极了吃苦的人生。

不过有队可排,已经算是一种福气。更怕的是连门都进不去。

因为游客众多,各个景区开始限流,恰西每天只准1500辆车如园,夏塔每天零点抢票,七天预售,康家石门子景区暂停接待一个月,喀纳斯景区两处路段调整为单向通行。原以为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果一路红灯。

物理性位移艰难也就罢了,更不幸的是,很多人遭遇了生理性煎熬。

一位网友抱着欣赏自然景观的心情去到琼库什台,结果发现条件设施极差,“村里到处都在修路修房子”,“全村找不到一个公共厕所”。

鉴于此,有网友专门撰写了一份《新疆旅游如厕指南》,流传甚广。留言区置顶的高赞是:“姐妹,听我的,带把伞,哪里都是厕所”。(画面请自行脑补)

当你结束一天的游玩回到酒店,忐忑的心还是放不下来。一位重度洁癖患者在经历了连续三天洗澡没热水、房间反味、马桶冲不动的民宿后感悟:要想找个舒服的地方蹲着发呆,起码得“预备3000/晚以上的预算”。

预算永远是不够的。因为在新疆景区吃饭,一盘辣椒炒肉可能140元,一盘土豆片68元,你不由心怀感恩:老板明明可以抢,却还是让你吃了顿饱饭。

租车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一辆坦克300越野车淡季价格平均是300元,现在要租到500元以上,再加上保险、油费、过路费……不敢想了。

从内地去一趟新疆不容易——北京飞伊宁一趟动辄六个半小时,比飞新加坡还远——因此很多成年人面对五彩滩、喀纳斯、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等景点,交出的选择题答案是:“我全都要”。

但这样的答卷,无疑把自己卷入体力和意志的铁人三项大赛。

新疆巨大,这意味着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动辄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路程,想在有限的假期里打卡无限的景点只能赶路。每天八小时赶路是常态,绝世美景看多了也会丧失多巴胺,有网友悻悻然表示:“来第四天就想走了”。

如果跟团游,导游会在每天7点喊着“再不起来就没得玩了”开始挨个房间敲门,每天6点多就起床,11点才从景区回酒店,“天天像军训一样,睡五个多小时跋山涉水”。

有网友如是总结新疆旅游状态: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点拍照,发圈炫耀。

02 旅行社:“总不能让我没钱吃饭了还跟你讲礼貌吧”

体感不悦的岂止游客,还有新疆当地的旅行社。

它们面临更大的困境:找不到车,找不到房,找不到导游。

新疆旅游火爆,带动旅行社的运营成本无限上涨。导游的单日价格从平时的200-300元涨至单日800元,大巴车的租赁价从平日的两千多飞涨至六七千,合作宾馆、民宿的价格也翻了数倍——至于到底多少倍?真说不好,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道德问题、生死问题。

通常旅行社会早早预定好相关资源,但面对飞涨的市场,年初在西双版纳天价酒店的一幕开始重现——许多合作方开始要求临时加价,否则就拒单。

一位旅行社工作人员吐槽说,“车价突然涨到六七千一天,前期预定好的团队司机开始蠢蠢欲动”,领队每天订酒店和车队订到头秃,直到游客要上路了,“明天的车房都不知道在哪飘着呢”。

一些小旅行社已经承受不住亏损,停团退款,把手里剩下的资源高价甩卖回血。只留下一系列被“甩团”的游客措手不及,无奈地在社交媒体上倾吐内心的崩溃。

也有旅行团试图保留“做人最基本的体面”,咬牙把手里的团服务完,暂停接新的团单。在各方资源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成团,大概率赔本也不赚吆喝。

车辆供不应求,事实上,司机到手的钱却没有变多,对外报价几千一天,实际师傅只能收到几百,一位当地师傅表示“跑了一个团,一天到手200大洋”,“钱都被车队拿走了”。

可是,钱真的都被车队拿走了吗?

据凤凰网观察,车队老板也不算太容易,购买一辆车要投入数十万元,小型和微型的营运客车的报废年限为十年,过去三年,大量车辆闲置,几乎占到车辆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一。

去年九月,一位车队老板在视频里说,“今年新疆旅游的行情可能就这样了,想从事的建议等到明年”。

他们经历了漫长三年的等待,终于熬来了今年的新疆旅游热。不抓紧这个风口,也许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是:

破产倒闭。

酒店民宿、领队导游,各方情况也大多相似。有人说,“总不能让我没钱吃饭了还跟你讲礼貌吧”。

利益,道德,求生欲。多方的碰撞共同造就了此时此刻,这个“人多”、“哪哪都贵”、“黑心的”被劝退被避雷的新疆。

03 网红城市“渡劫指南”

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现代人很聪明,交通也很现代化,为什么不可以错峰?

答案显而易见,首先是公共假期无法错峰,苦命的打工人注定只有固定的几天休息。

其次,新疆旅游的季节性很明显,一年只有少数几个月份适合旅游,到了冬天,很多景区和公路都会暂时封闭。

对于游客来说,去一趟新疆成本不低,抛开高昂的机票不算,还需要充裕的假期,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在“*的季节”来到新疆,潮汐式旅游带来的高峰期难以避免。

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助力下,大美新疆得到指数级传播,越来越发展为网红目的地。正如在抖音直播带货破数亿元的“网红”、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所说:我不是网红,“伊犁的山水是*的网红”。

而就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石凤玲在《城市品牌塑造模型研究》里表示,短时间涌入的大量游客涌入迅速爆红的网红城市,无疑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巨大挑战。

更有甚者,“如果城市的网红元素主要集中于单点的景观、景点或景区等空间内,短时间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甚至是旅游安全带来影响。”石凤玲认为。

正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尹稚早在2018年就旗帜鲜明地表示:“抖音瞬间能火一个城市,但这就是一个玩儿。如果拿这种心态来做城市,那太可怕了!”

“没有哪个城市能通过短期的现象级产物赢得可持续发展。”他认为。

打造网红级目的地,带动流量,带动旅游业和招商引资,固然是后疫情时代每个地方政府的心之所向,但如何接住这些“流量”,维持城市的旅游生命周期?这是一道留给未来城市管理者的思考题。

如果中国旅游业只剩游客对新疆的单向奔赴——正如这个夏天,人们满怀期待逐浪而来,却硬生生将旅行变成修行,把游记变成“渡劫指南”——那网红目的地,会转眼变“网黑”。

很多早年去过新疆的人,在怀念过去的旅行。如今互联网上还留有他们的痕迹。那时分享的游记图片大多构图潦草,只是简单记录个人心情,打算出发的人像做解谜题那样,从游者的只言片语里搜寻有效的信息,再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纹理。

一位网友在2012年的新疆游记中,记录着那个时空的赛里木湖:彻底放松一切紧绷,只好好享有当下的清宁。

有人会在懒得赶路的上午,坐在老茶馆点一杯玫瑰茶,看着远方的民族建筑消磨时间,楼下卖烤包子,羊肉香气扑鼻。

“那时没有那么多网红打卡地,但大家都觉得新疆处处是风景。”一位老驴友回忆道。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